
汇率与关联市场双重施压
当日,林吉特兑美元汇率攀升0.07%至4.133,创下一年来新高。吉隆坡交易公司Iceberg X Sdn Bhd的自营交易员David Ng指出:“林吉特走强直接削弱了棕榈油对外汇持有者的吸引力,导致市场情绪承压。”这一观点点明了当前盘面的核心矛盾——货币因素正暂时掩盖供需基本面的影响。
与此同时,外部油脂市场的分化表现加剧了波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主力合约微涨0.44%,而棕榈油合约小幅下跌0.09%;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豆油价格则下跌0.2%。尽管棕榈油与竞争性油脂的价差关系长期主导趋势,但短期汇率波动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原油市场的疲软进一步抑制了棕榈油的生物柴油需求。国际油价当日下跌近1%,主要受全球供应过剩担忧拖累。尽管市场预期美国政府结束长期停摆可能提振能源需求,但这一利好并未扭转跌势。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棕榈油在原油走弱时经济性显著降低。
供需格局悄然生变
供应端压力持续累积。马来西亚行业人士透露,2025年该国毛棕榈油产量预计首次突破2000万吨,这一历史性增长得益于气候条件改善、劳动力供应恢复以及高产新种植园的贡献。若实现,全球棕榈油库存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
需求侧亮点仍存。印度尼西亚能源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该国生物柴油消费量已达1225万千升(以棕榈油制脂肪酸甲酯计)。这一数据表明,强制性生物柴油政策仍在为棕榈油需求提供托底支撑。此外,中国央企中粮集团近期签署协议,计划从巴西采购包括棕榈油在内的农产品,总量近2000万吨,价值超100亿美元。这一动向可能为未来东亚市场的进口需求埋下伏笔。
机构观点与市场逻辑
针对当前市场分歧,知名机构分析师强调需动态评估多空因素。一方面,林吉特走势与原油价格波动构成短期压力;另一方面,产量增长与政策需求的博弈将决定中长期方向。有分析师指出:“若林吉特升值趋势延续,出口竞争力下滑可能抵消产量季节性回落带来的利好。”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印尼生物柴油消费的强劲数据与中国企业的采购动向,暗示需求韧性可能超预期。
未来关注点与潜在转折
短期来看,市场需重点关注三大变量:一是林吉特汇率能否维持强势;二是印尼B40生物柴油测试进展及出口政策调整;三是马来西亚11月产量与库存数据。若未来原油价格反弹或产区天气异常,当前偏空逻辑可能被迅速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长期供应压力不容忽视,但若需求端出现超预期增长(如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比例上调或新兴市场进口放量),供需平衡表的重塑或将推动价格突破当前震荡区间。交易者需警惕基本面边际变化对市场情绪的放大效应。
塔伦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