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正陷入美联储鸽派信号与韧性经济基本面之间的拉锯战。尽管美元指数的技术面偏向看涨,但外部不确定性和市场动态要求保持警惕。密切关注数据和政策动态将是应对这一波动局面的关键。

美联储鸽派言论
美联储官员近期言论倾向于货币政策宽松,对美元构成压力。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主席玛丽·戴利表示,2025年降息两次是“合理的”,她提到中性利率可能接近3%,并警告称若推迟降息可能危及经济稳定。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则更进一步,他主张最早在2025年7月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理由是经济增长出现疲软迹象且通胀得到良好控制。部分投资者呼应了沃勒的迫切态度,指出尽管数据表现强劲,但他仍对劳动力市场走弱表示担忧。
不过,并非所有美联储委员都持相同观点。理事阿德里亚娜·库格勒强调需保持谨慎,她着重指出就业市场稳定且通胀风险有所缓和。她还指出,特朗普总统提议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20%-40%关税,这可能带来通胀压力。路透社一份报告显示,美联储内部的这种分歧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7月降息的概率从一周前的12%升至25%。
强劲数据缓和降息预期
尽管存在鸽派言论,但强劲的美国经济数据起到了平衡作用,降低了立即降息的紧迫性。6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扭转了5月0.9%的降幅,表明消费者支出具有韧性。每周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降至22.1万,低于普遍预期,凸显劳动力市场强劲。数据表明,美联储可能会保持谨慎态度,这对美元的积极趋势构成支撑。
企业财报进一步提振了风险偏好,间接对美元形成压力。据报道,奈飞和台积电的强劲业绩推高了股市,降低了将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也促使美元指数从近期高点回落。
投资者目前正关注周五发布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报告以及住房数据(建筑许可和新屋开工),以寻找经济运行的更多线索。密歇根大学1年期通胀预期调查当前预测为5%,但呈现出明显的两党分歧——民主党人预期通胀更高,而共和党人预期通胀更低。这些预期可能会影响美联储政策和美元情绪。
资本流动与外部风险
美元的整体趋势仍保持积极,美元指数本周上涨0.55%,有望实现连续第二周上涨。这种韧性得益于其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重新建立的相关性以及大量资本流入。
5月的TIC数据显示,美元计价资产净流入3110亿美元,较4月140亿美元的流出大幅反弹,表明外国投资者信心持续。不过,坊间证据显示美元对冲活动增加,这可能会限制美元的上行空间。
外部风险,尤其是贸易政策,显得尤为突出。特朗普提议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引发了市场波动,市场正在消化潜在的通胀影响,这可能迫使美联储重新考虑其宽松计划。
彭博社分析指出,关税引发的通胀可能会推迟降息,而中东潜在的停火协议可能进一步降低对美元的避险需求。
技术分析

(美元指数4小时图 来源:易汇通)
移动平均线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整体呈看跌趋势。
然而,7月市场格局发生转变:指数开始稳步上涨(自月初以来已累计上涨约1.9%),上升趋势通道清晰呈现这一态势。
这表明美元指数在经历长期下跌后可能已找到支撑,市场情绪或将发生转变:在看跌阶段之后,可能进入盘整期。若此情景成真,美元指数可能在97.65至99.30区间震荡,这两个点位均显示出支撑和阻力迹象(如箭头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