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争油脂拖累与基本面双重施压
亚洲时段,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合约下跌0.98%,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DBYcv1)和棕榈油(DCPcv1)分别下滑0.63%和0.8%,直接压制棕榈油市场情绪。吉隆坡交易机构Iceberg X的自营交易员David Ng指出:"棕榈油价格正跟随竞争油脂同步走弱,而产量回升和出口低迷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抛压。"
最新船运调查数据显示,7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环比下降6.7%-9.6%,降幅较上月扩大。尽管林吉特兑美元贬值0.59%理论上提振出口竞争力,但主要进口国补库需求未见起色。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5月马来西亚对美国棕榈油出口同比激增51.8%至9.3万吨,但这一增量难以抵消传统买家印度和中国的采购放缓。
产量周期与生物柴油需求变量
随着东南亚进入季节性增产周期,市场对库存重建的忧虑升温。知名机构分析师在近期报告中提到:"若8月产量环比增幅超过10%,库存可能突破200万吨关口,这将考验多头防线。"此外,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亦间接抑制棕榈油表现。布伦特原油日内下跌0.59%至78.81美元/桶,削弱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经济性。
不过,政策面潜在支撑仍需关注。马来西亚种植与原产业部近期强调将维持B20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政策,印尼亦在评估扩大生柴出口配额的可能性。某新加坡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认为:"若原油价格站稳80美元上方,或推动东南亚国家加速生柴项目落地,届时棕榈油工业需求可能迎来边际改善。"
机构观点:短期承压与长期分化
多数机构对短期走势持谨慎态度。吉隆坡某头部贸易商分析团队称:"当前技术面呈现收敛形态,若4230-4250林吉特支撑带失守,价格可能下探4100林吉特前低。"但也有观点提示超跌机会。新加坡植物油分析师James Lee指出:"三季度末通常伴随北半球节日备货启动,若8月出口环比改善,叠加林吉特汇率优势,价格或迎来修复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