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科技股连日暴跌、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后,抄底资金试图在收盘前稳住大盘,但市场弥漫的不安远多于信心。
美联储会议纪要提醒人们,鲍威尔执掌的美联储仍在以狭隘的目光盯着通胀,而交易员更担忧的却是就业问题。美联储对通胀持鹰派立场之际市场却忧虑就业增长,堪称风险资产的致命毒药,这种政策组合实在难言乐观。

科技巨头承压
科技股作为推动今年美国股市上涨的“引擎”已经开始倒车。新一轮抛售潮中,投资者纷纷清空那些曾在春季推动股市反弹的超级巨头股票。估值畸高、AI焦虑、夏末获利了结等等,很难归咎于单一原因,但有时市场崩跌不需要头条新闻催化,只需要仓位过度集中在某个方向。
更深的悖论在于:美联储似乎准备在经济上升期降息。美联储在市场高位实施宽松政策,这种违背常理的操作与AI驱动的资本支出激增相结合,本应形成看涨格局。如果只看背景的话,流动性充沛、增长稳健、硅芯片承诺提升生产效率等让发展前景看起来非常广阔。但八月资金流动动态已然降温。财报季落幕,降息预期已被市场消化,系统性策略(商品交易顾问、波动率控制、风险平价)仓位接近饱和。
随着股票回购的减少和9月份波动逐渐逼近,股市倾向于下行。这令交易员陷入经典困境:逢低买入还是退场观望,等待更清晰的九月入场时机?在看似向好的格局中抛售虽违背直觉,但正是这种矛盾使得获利了结成为当前更高概率的选择,即当所有人都充满疑问却找不到答案时,落袋为安才是明智之举。
AI风险无疑是宏观层面的最大变数,也是市场的头号威胁。但将抛售归咎于麻省理工的研究报告未免牵强——科技股早已估值见顶,市场选择在宏观环境敏感时期放大这份报告的影响,实有断章取义之嫌。
AI概念既是盾牌也是利刃:四月以来推动科技巨头上涨50%,却让大盘变得弱不禁风。DeepSeek负面新闻、一季度质疑声、市场饱和担忧等,这些颠簸足以印证其脆弱性。
惊人的AI资本支出如今在宏观层面显现:科技设备和软件支撑上半年大部分GDP,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即将超越写字楼。经济正围绕服务器机架而非摩天大楼重构,这意味着其他经济领域将遭受挤压。
然而九十年代末的幽灵仍在徘徊。当年利润率压力和结构性失衡已敲响警钟,如今这些信号被AI狂热所掩盖,估值却发出震耳预警——特斯拉市盈率逼近200倍,英伟达达60倍。大批软件企业可能无法挺过ChatGPT的下一轮迭代。AI确实具有变革性,但并非每只蹭热点的股票都能笑到最后。
市场正处于转折点:流动性与增长形成支撑,季节性因素和过度持仓却投下阴影。如同河牌揭晓前的扑克局,所有人已全数押注,静待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亮出底牌。夏季涨势渐显疲态,秋日考验正迎面袭来。
美元受阻:特朗普向美联储施压引发震荡
本周三(8月20日),当特朗普总统要求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辞职时,美元应声下跌。本已对美联储政治干预高度敏感的汇市再度震荡,任何威胁美联储独立性的风声都会触发自动卖出机制,算法驱动的抛售来势汹汹,但随着FOMC会议纪要显示上月仅有两名政策制定者支持降息,跌幅逐渐收窄。
问题不仅在于库克在密歇根州和佐治亚州的房贷被卷入政治漩涡,更在于市场普遍担忧特朗普正试图加强对美联储的控制,甚至有传言称其考虑直接解雇库克。外汇市场对此类戏码再熟悉不过:美联储独立性受威胁从来不是小事,交易员们会本能地抛售美元,唯恐货币政策沦为白宫的政治工具。
特朗普长期抱怨鲍威尔降息步伐迟缓,金融界已在押注五月鲍威尔任期结束后,特朗普可能任命更鸽派的接班人。但微妙之处在于:即便失去主席职位,鲍威尔仍可留任理事,这意味着特朗普让美联储全面转向鸽派的能力,或许比表面看起来更受限。这种制衡风险缓和了市场的焦虑。
眼下交易员不得不在政治博弈与市场机制间寻找平衡。盘面显示算法严阵以待——每当“特朗普”与“美联储独立性”同时出现,美元必遭冲击。但真正的较量在于谁将主导2025年的利率走向:是鲍威尔的稳健掌控,还是特朗普推动的更宽松货币政策。在此之前,每则头条新闻都如同在外汇交易大厅掷出又一颗灌铅骰子。
油价因库存下降上涨,但和谈阴影令交易员如履薄冰
原油走势似乎试图摆脱更广泛的避险情绪,WTI凭借美国库存大幅下降艰难攀升。北京时间8月20日公布的API数据已指明方向,而EIA用600万桶的惊人降幅予以确认,这是自六月以来最大单周降幅。就目前而言,基本面信号比宏观阴霾更为强烈。
但这并非纯粹的上涨。地缘政治阴影笼罩着整个原油曲线。特朗普最新推动的俄乌冲突调停举措,曾短暂引发俄罗斯原油实质性重返全球市场的担忧,动摇了制裁体系的束缚。仅此类传闻就足以让石油交易员神经紧绷,但昨夜莫斯科方面给即将召开峰会的说法泼了冷水,外交部长公开淡化谈判前景。对原油而言,和平溢价来得快去得也快。
其中细节值得品味:尽管美国产量缓慢回升且钻井平台数触底,商业原油库存仍在下降。作为WTI期货交割地的库欣库存连续第七周上升,这抑制了期现价差扩张。汽油库存下降表明美国驾车族燃油需求依然旺盛,而馏分油库存上升则暗示需求分化。但核心结论明确:本周原油供需平衡趋紧,价格获得支撑。
难题在于未来走势。剔除短期噪音后,长期曲线依然承压。期货年内跌幅仍超10%,市场正为2025年的供应过剩做准备,OPEC+原油将回归,特朗普的关税机器正在引发全球需求疑虑。交易员将当前库存下降视为喘息之机,而非趋势反转。
原油市场因此陷入双重叙事困境:保持价格韧性的短期基本面,与倾向悲观的中期前景。眼下交易员乐于逢低买入,但真正的考验将在和谈或政策转变重塑供应格局时到来。在此之前,油价反弹不像是看涨格局的起点,而更像是一个更大的看跌格局中的战术性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