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所属政党在地方选举中遭反对党庇隆主义者重创,引发市场对政府推进经济改革议程执行力的担忧,阿根廷市场应声剧烈下挫,比索汇率刷新历史低位。

比索兑美元汇率一度下跌5.6%,收盘时跌幅收窄至3.1%,报1美元兑1407比索;当地基准股指(.MERV)下跌13%,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阿根廷股票指数(.BKAR)跌幅达18%。阿根廷部分国际债券,创下2020年650亿美元债务重组协议落地后上市交易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此次金融动荡的原因、市场反应、未来展望如下:

(阿根廷YPF日线图)
米莱政府腐败丑闻加剧信任危机
自2023年12月米莱当选总统后,阿根廷曾是新兴市场热门改革样本,但过去一个月,米莱姐姐、核心幕僚卡琳娜·米莱卷入腐败丑闻(总统妹妹卡琳娜涉腐,在残疾人医疗采购中收3%回扣(月50-80万)),致政府支持率暴跌。
市场动荡,导致市场承受巨大抛压,阿根廷主要股指(.MERV)累计下跌约20%,国际政府债券遭抛售;比索取消汇率钉住机制后贬值压力陡增,当局被迫启动外汇市场干预。

(不同到期时间的债券因抛售价格暴跌)
值得一提的是,米莱当选总统后,由于对中央税收的高度把控,使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大幅下降,并且政府通过裁撤半数部委、削减能源交通补贴、暂停公共工程招标等措施,2024年1月实现了12年来首次财政盈余(5184亿比索)但经济的休克疗法使得地方经济问题加重,老百姓贫困问题频发。
选举结果超预期,投行紧急调整评级
摩根士丹利:选举前已预警“若米莱惨败致改革受阻,国际债券或跌10个基点”;周一紧急撤回数日前方才给出的阿根廷债券“看好”评级,反映对政策连续性的担忧。
瑞银:新兴市场及亚太地区固定收益主管沙迈拉·汗表示,此前已担忧市场对选举结果过于乐观,强调“外汇市场为焦点,波动或连锁冲击阿根廷资产”,且“中期选举权重更高,将关键影响未来数月资产表现”。
中期选举压力升温,国际机构态度待明
中期选举预警:此次选举结果预示,米莱在10月26日全国中期选举中将面临硬仗——其政党需拿下足够席位,以避免总统否决权遭议会推翻。
IMF援助存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批准的200亿美元援助项目中,约150亿美元已拨付,此前IMF对米莱改革持积极态度,但针对此次选举结果是否影响合作或调整项目,IMF未回应问询。
机构警示庇隆主义风险:格拉梅西资产管理公司主权研究联席主管凯瑟琳·埃克苏姆指出,选举结果向投资者警示“主张政府强干预经济的庇隆主义尚未退出舞台”,且将对10月选举产生参考意义,加剧市场压力。
外汇干预与贬值的两难权衡
政府决策难题: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普拉莫尔·达万指出,政府面临二选一:中期选举前允许比索贬值,或动用更多外汇储备加大干预。
干预风险预警:达万警示“干预大概率适得其反”,恐破坏IMF项目、降低外债再融资可行性,且“捍卫本币资源越多,偿付债券义务资源越少,违约风险陡升”。
经济部长表态与市场质疑:经济部长路易斯·卡普托称“外汇制度不变”,但巴克莱分析师伊万?斯坦布尔斯基预计“外汇贬值压力仍强,储备将持续下降”,若抛售延续,市场将质疑“选举前被迫贬值的后续影响”。

(比索兑美元趋势图)
区域差异与政策延续性展望
区域投票差异:部分分析师认为,阿根廷其他地区对米莱的反对力度或不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该省为庇隆主义传统票仓)。政策延续预期:尽管经济困境严峻,分析师仍预计米莱政府将坚持财政纪律计划。
摩根大通观点:未来数周应对政治风险的政策组合,将“关键塑造中期通胀预期,决定稳定计划成败”。
暴跌深层逻辑:政治选举失利与经济结构性脆弱性共振
政治层面导火索: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占全国近40%选票,是政治风向标,选举惨败预示米莱或失议会控制权,其市场化改革(紧缩财政、外汇自由化)恐夭折;庇隆主义“政府强干预经济”的历史政策(曾致赤字高企、货币贬值)加剧市场对政策倒退的恐慌。
经济结构性隐患:阿根廷长期陷“高外债、低储备、高通胀”泥潭——外债755亿美元(IMF债务超400亿),可动用外汇储备仅17亿美元;比索年内持续贬值,干预消耗储备的同时推高违约风险,市场担忧重回“福利扩张—货币超发”恶性循环,重蹈2001年债务违约覆辙。
短期连锁反应:机构撤回看好评级、腐败丑闻削弱政府公信力、IMF援助不确定性加剧,多重因素触发投资者撤离,放大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