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具有“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抗拒执行”...
【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具有“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抗拒执行”等法定情形。 失能被执行人则是指被执行人完全丧失履行能力,法院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导致“执行不能”。 最高人民法院介绍,2024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全国法院扎实开展“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相关工作,在严厉打击严重失信行为的同时,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人员纾困解绑,帮助“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人走出债务困局,回归正常生活。全国法院积极适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制度和信用修复措施,帮助努力偿债的被执行人经济再生。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既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为有发展潜能的市场主体“造血再生”创造条件,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有效缓和社会矛盾,为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了司法力量
编辑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