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退重现
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德国GDP环比下降0.1%,年度同比增长0.4%,略高于市场预期的0.2%。投资低迷是主要拖累因素,尽管私人和公共消费略有增长。统计局指出,美国关税的全面实施导致前期负荷效应逆转,出口动能显著减弱。
德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均表现疲软,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尤为受创。德国经济研究所(DIWBerlin)指出,0.1%的萎缩反映了投资和出口的双重下滑,经济复苏动能不足,2025年全年增长可能仅在0%至0.4%之间。
多重挑战
贸易壁垒与关税冲击
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全球贸易环境。美国在第二季度实施的15%关税直接削弱德国出口竞争力,预计拖累GDP增长0.1-0.2个百分点。欧元汇率的走强进一步削弱出口优势,短期内难以恢复为增长引擎。
投资缺口与结构性问题
荷兰国际集团(ING)宏观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Carsten Brzeski)指出,德国工业产值较疫情前低约10%,投资缺口高达6000亿欧元,占GDP的15%。他警告,若无每年1.5%以上的财政刺激,经济可能长期停滞。数字化滞后、人口老龄化和高能源成本等结构性问题正侵蚀德国的长期竞争力。
企业信心低迷
德国工商总会(DIHK)首席执行官马丁·万斯勒本(Martin Wansleben)表示,德国工业部门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持久疲软”。高能源成本、全球需求低迷和关税压力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投资意愿受抑。第二季度企业业绩普遍承压,这一趋势可能延续至第三季度。
复苏前景
展望未来,德国经济的复苏路径充满不确定性。尽管消费略有支撑,但投资和出口的疲软使得经济难以摆脱“滞胀”风险。德国政府提出的“增长倡议”旨在通过财政刺激和改革提振投资,但执行效果值得怀疑,“债务刹车”机制限制了财政扩张空间。布热斯基强调,德国需加大财政投入以弥补投资缺口,同时加速数字化和能源转型以提升竞争力。
不过,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可能进一步削弱德国出口,短期内复苏希望渺茫。德国只有加快结构性改革,否则2025年经济可能继续低迷。
总结
德国经济在2025年第二季度重陷技术性衰退,凸显了外部关税压力与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双重掣肘。尽管近期乐观情绪有所升温,但硬数据显示,仅凭信心不足以扭转颓势。投资不足、出口下滑和高成本压力使得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德国需通过强有力的财政刺激和结构性改革打破停滞,否则可能在衰退边缘继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