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端压力显现,结构分化加剧
印度溶剂萃取者协会最新数据显示,9月该国棕榈油进口量降至四个月低点,而豆油进口量则攀升至三年多高位。这一转变直接源于豆油价格的相对优势。佩朗丁贝斯塔里经纪公司总监帕拉玛林甘·苏普拉曼亚姆指出:“更廉价的大豆和豆油正挤压棕榈油需求空间。”与此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微涨0.15%,而棕榈油合约下跌0.04%,内外价差进一步凸显需求分流压力。
原油与货币因素构筑底部支撑
尽管需求面利空笼罩,原油市场的波动为棕榈油注入韧性。当前国际油价持稳,市场对印度可能暂停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预期升温,若成真将推升其他地区原油需求,间接强化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今日升值0.09%,虽对海外买家采购成本形成压力,但也从货币层面为盘面提供稳定性。
机构观点:短期承压与长期动能并存
知名机构分析认为,当前棕榈油市场正处于“多空拉锯战”。一方面,印度需求转弱与豆油替代效应已反映在价格中;另一方面,原油市场的潜在变局可能重塑能源与植物油市场的联动逻辑。帕拉玛林甘强调:“若原油价格持续走强,生物柴油掺混经济性将显著改善,届时棕榈油需求结构或迎来重构。”
当前棕榈油市场呈现出“弱现实”与“强预期”的复杂格局。印度进口下滑与豆油竞争是短期难以回避的阻力,但原油市场动向与生物柴油政策潜力为中长期埋下伏笔。未来需重点关注能源价格对植物油边际需求的牵引力,以及主产国库存变化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在多重变量交织下,市场波动率或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