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普遍预计9月核心CPI同比涨幅将与上月持平,维持在3.1%,显示市场对核心通胀的预期相对平稳,而实际公布后为3.0%不及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无需过度关注此次通胀上行,不少官员表示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具有暂时性,这其实是在为如果通胀超预期提前预留了说辞,而通胀不及预期则更加让市场对美联储后续降息行动打开了想象空间。
受此影响美元指数迅速下跌0.3%,目前交投于98.86附近,跌0.05%。

欧元狂欢,趁机拉升
周五早些时间欧元区初值PMI表现优于市场预期,但欧元仍缺乏有效上涨动能,没有明显表现;同时法国CAC40,欧洲斯托克600指数等均高开低走,而随着美国通胀数据的发布,欧元连同上午PMI超预期的部分一起得到了宣泄,一举涨超0.3%,各国指数也直接创出日内新高。
国债市场方面,除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个基点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多数上行,全球无风险利率整体呈偏强格局,暗示市场风险偏好小幅抬升。

(欧元兑美元日线图)
美联储将更加聚焦于劳动力市场
从风险平衡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成为全市场的焦点,这也为美联储维持宽松倾向提供了支撑。
当前市场已基本消化美联储下周降息的预期,且由于会议前的缄默期已正式开启,美联储官员几乎无法通过公开言论改变市场预期,短期政策预期将保持稳定。
本身美联储处在通胀、增长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困难处境中,只能给通胀找说辞,这次CPI公布后,美联储将减少通胀相关的后顾之忧,将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上。
今日公布的美国9月剔除住房的核心CPI也不及预期,将加剧数据对美元的潜在压制。后续10月美国初值PMI,结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与堪萨斯城联储服务业调查对市场的影响有限,除非数据出现超预期的大幅修正,否则难以改变当前市场趋势。
同时市场需要密切关注下周二的美国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对美国经济增长数据的补充。
美元走弱将提供全球宽松货币环境
美国CPI不及预期的发布对于全球经济是一剂良药,受到美国CPI不及预期影响,黄金、美股、欧洲股市集体拉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近期在采访中发出警告:若美元走强、利率上升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亚洲经济体抵御美国关税的韧性可能面临严峻挑战,需警惕外部环境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冲击。
斯里尼瓦桑指出,若美联储继续实施降息政策、美元随之走弱,亚洲各央行将获得政策空间——在无需担忧资本外流风险的前提下,可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支持本国经济,这将为亚洲经济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此前,低利率与长期收益率下降的市场环境,帮助亚洲各国政府及企业以低成本获取融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经济压力。
IMF亚太地区经济展望
IMF周五发布的最新《2025年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5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预计将达4.5%,虽略低于去年的4.6%,但较4月预测值上调0.6个百分点,上调动力主要得益于亚洲经济体强劲的出口表现——许多企业为规避美国更高关税,加快了货物出运速度,提前释放出口需求。
不过该报告也明确警告,亚太地区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较大,2026年增速预计将放缓至4.1%,增长动能或逐步减弱。
通胀方面,即便在后疫情时代需求回升、俄乌冲突推高原材料价格的背景下,亚洲地区物价水平仍持续低于全球其他地区。
斯里尼瓦桑指出,这一现象表明亚洲各央行具备稳定通胀预期、压低通胀的能力,核心原因在于公众信任这些央行能够免受政府干预,保持政策独立性。
总结:
“剔除住房的超级核心服务业CPI——这是反映美国潜在通胀趋势的关键指标。8月该指标同比涨幅连续第二个月维持在3.2%,表明美国向美联储2%通胀目标推进的进程陷入停滞,而本月降为3.1%显示出控制通胀的进程并未受到影响。
当前物价上行风险尚未进一步加剧,这为美联储下周再降息25个基点甚至更多(将目标利率区间降至3.75%-4.00%)保留了巨大政策空间。
此外,限制性货币政策可能会加剧本已脆弱的就业形势,并导致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进一步下调板上钉钉。从基本面来看,美元下行趋势尚未改变,短期反弹或难以持续。”
技术分析:
通过美元指数日线可以看出,美元指数虽然本周持续反弹,但依然连续三日收在关键趋势线之下(之前头肩顶形态颈线),同时这波反弹目前未涨过100多空线,甚至未涨过非农阴线50%分位的99.36关键位。
综上所述美元指数依然处于反弹格局,并没有出现反转的迹象。

(美元指数日线图,来源:易汇通)
北京时间21:29,美元指数现报98.86。
逆水观澜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