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内交易中,市场情绪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船运调查机构公布的9月1日至2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出口数据显示,环比增幅介于8.3%至8.7%之间。这一强劲的出口表现,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短期利好。吉隆坡交易公司Iceberg X的自营交易员David Ng指出:“棕榈油期货在午盘时因出口表现强劲和芝加哥豆油价格上涨而小幅走高。”这印证了基本面数据对价格的直接支撑。
然而,市场的上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另一个关键因素——棕榈油与豆油之间的价差变化——正在扮演“刹车”的角色。David Ng补充强调:“棕榈油与豆油之间价差的收窄,也抑制了棕榈油价格的涨幅。”当棕榈油相对于豆油的价格优势减弱时,其在国际买家采购决策中的吸引力会相应下降,这构成了当前价格的重要压力源。从具体行情看,外围市场呈现分化态势:芝加哥豆油价格小幅下滑0.18%,而中国大商所豆油期货下跌0.44%,其棕榈油期货则上涨0.44%。这种内外盘、品种间的差异表现,恰恰反映了市场正在重新评估和平衡不同油脂品种的比价关系。
除了食用油脂领域的竞争,能源属性也为棕榈油市场提供着潜在支撑。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小幅上扬,因行业报告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趋紧的感知。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更高的原油价格使得棕榈油在能源应用领域的经济性增强,从而可能刺激需求。这一宏观背景是市场参与者不可忽视的长线变量。
对于未来走势,行业知名分析师Dorab Mistry提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长线展望。他预测,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可能在2026年第一季度跃升27%,达到每吨5500林吉特的三年多高位。其核心逻辑在于,头号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不断上升的生物柴油消费量将导致供应趋紧。这一观点将市场关注的焦点从短期出口波动引向了更长期的供需结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看涨预期与当前市场面临的价差压力形成了对比,其实现路径将依赖于印尼生物柴油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及全球油脂整体供应状况能否配合。
此外,政策层面传来新消息。据悉,欧盟将第二次推迟其反毁林法的启动,将涉及棕榈油等与森林破坏相关商品的进口禁令再延期一年执行。这一决定为相关出口商提供了更长的缓冲期,暂时缓解了市场对短期需求受到剧烈冲击的担忧,对市场情绪起到了稳定作用。
综合来看,9月24日的棕榈油市场呈现出多空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强劲的出口数据是推动价格收涨的核心动力,而豆棕价差的收窄则清晰地划定了当前涨幅的边界。交易者的注意力需同时聚焦于短期的出口节奏、竞争油脂的价格动态,以及长期的生物柴油政策与全球供需平衡。市场下一步的方向性选择,将取决于这些关键因素中何者能占据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