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权威航运机构波罗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发布的干散货海运运价指数(BDI)于周四(11月27日)延续上涨态势,创下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涨势主要得益于好望角型散货船(Capesize)运价的显著攀升,该船型作为干散货运输市场的“晴雨表”,其运价波动对整体指数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是衡量全球铁矿石、煤炭、谷物等大宗干散货海上运输成本的核心指标,其编制涵盖好望角型、巴拿马型和超灵便型三种主流散货船的运价水平,指数变动直接反映全球干散货贸易的活跃度与供需格局。
具体来看,综合反映三大船型运价的BDI主指数当日上涨79点,涨幅达3.3%,收于2480点。这一数值不仅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提升,更创下自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标志着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自2024年阶段性调整后,已进入明确的复苏通道。
作为本次指数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好望角型船运价指数表现尤为抢眼。该指数单日暴涨238点,涨幅接近6%,最终收于4236点,创下2024年3月以来的峰值。好望角型散货船是全球最大型的干散货运输船舶,单船载重通常在15万吨左右,主要承担从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石主产区向中国等钢铁生产大国的铁矿石运输任务,同时也负责跨洋煤炭运输,其运价直接与全球工业原材料需求紧密挂钩。
与运价指数同步攀升的是好望角型船的日租金水平。数据显示,好望角型船平均日收益当日增加1973美元,升至35133美元。业内分析指出,这一涨幅背后,一方面是中国近期钢铁企业补库需求释放,带动铁矿石进口量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西部部分港口因天气因素短暂延误,导致区域船源紧张,进一步推升了即期运输报价。
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回暖与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联动。周四当天,受美元汇率走弱提振,铁矿石期货价格收盘走高——美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对全球买家而言成本降低,刺激了部分投机性买盘入场。不过,中国市场块矿溢价持续回落的现象,暗示下游钢铁企业对这一炼钢原料的实际需求仍显疲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空间,也为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后续复苏节奏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较于好望角型船的强势表现,其他船型运价走势呈现分化。其中,主要用于运输煤炭、谷物等货物的巴拿马型船(Panamax)运价指数小幅下跌3点,跌幅0.2%,收于1962点;对应的巴拿马型船平均日收益减少31美元,至17655美元。巴拿马型船单船载重通常在6万至7万吨,其运价波动主要受全球能源贸易和粮食出口节奏影响,此次小幅调整或与部分区域煤炭运输需求阶段性放缓有关。
更小型的超灵便型船(Supramax)运价指数则保持微涨态势,当日上涨2点,涨幅0.1%,收于1437点。超灵便型船因具备良好的港口适应性,广泛用于区域内散货运输,其运价的稳定表现体现出全球中小宗干散货贸易的韧性。
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短期内好望角型船运价仍将是主导BDI走势的关键。若中国后续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带动铁矿石进口需求进一步释放,叠加南半球铁矿石发运旺季来临,干散货运输市场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需警惕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限产政策等潜在风险对市场需求的抑制作用。
长风破浪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056号